精雕细琢、名匠本色!      
集团百度APP小程序
集团微信小程序  
关注集团官方公众号  

全国 | 切换

咨询热线

400-808-6012

名匠动态 行业动态 权威媒体报道

【名匠解读】从“庖丁解牛”看“工匠精神”

时间:2016-09-12 通讯员: 品牌运营中心

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和匠人之国,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等产品在当时曾畅销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富人们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官府开设有“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闻名遐迩。从《诗经》中,就有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与《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等,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

《庄子》中“庖丁解牛”讲到,庖丁被请到梁惠王的府上,为其解牛。只见庖丁肩、手、膝、脚并用,动作极其熟练自如。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进刀时的动作相互配合,一切都那样和谐一致,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声音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看呆了的梁惠王不由问道:“你解牛的技术如何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刀回答说,解牛要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去解,每当碰到有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便会格外小心,提高注意力,动作缓慢,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


虽然庖丁解牛说的只是普通的杀牛的故事而已,但是在这个故事里面我们看到古代的匠人那种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庖丁在刚开始学习的阶段,只是用眼睛去看牛,随着技艺的成熟,开始用精神去接触,而忘掉了眼睛,到了这个阶段,才开始脱离工匠而成为大师。
庖丁用19年的积累和沉淀才练就如此绝技,解牛数千头,刀口始终像刚从磨石上磨出来的一样。19年磨一技,这在中国当下这种浮躁的社会看来是难以理解的,然而这种情况在德国、日本很多著名的百年家族企业中却是很常见的。等到好不容易掌握一门技艺,就足够了吗?其实还差很远。技艺的追求永无止境,也绝非一日之功。
对企业来说,“工匠精神”是治企之本,是打造高质量产品的唯一途径,是成就伟大品牌的必备条件。我们始终相信带着创作者温度和灵魂的东西,才能称之为“匠心”,它可能代表这个时代我们正在缺失的精神状态,让我们用心去雕琢,重新找回那些最质朴的感动、最真切的情感、最深邃的思想、最纯真的乐趣。


向“工匠精神”致敬,别墅装修公司名匠装饰专注别墅装修24年,始终秉承“工匠精神”,未来新的24年,也必将不忘初心不改初衷。


相关阅读:

【名匠解读】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

【名匠解读】“禅”递能量,智享人生之道

24小时全国咨询热线电话
400-808-6012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1:00

关注集团官方公众号

关注集团微信小程序

集团百度APP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