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名匠本色!      
集团百度APP小程序
集团微信小程序  
关注集团官方公众号  

全国 | 切换

咨询热线

400-808-6012

名匠动态 行业动态 权威媒体报道

扒一拔传统工艺中即将失传的手艺

时间:2017-05-23 通讯员: 品牌运营中心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承接了古代文明的国家,在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对手工工艺的创造上,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且在历史文集中,保留了大量的关于科技、天文地理、手工工艺、绘画等各个方面的记载。仅宋代著名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关于工程技术方面就有超过30个条目。但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很多传统的工艺正在面临失传的危险。现在就让名匠装饰小编来扒扒传统工艺中那些即将失传的手艺。
大漆
大漆是中国最古老的工艺了,一般来说,三千棵漆树,也只能采集到一公斤的生漆。可谓是“百里千刀一斤漆”。在传统手工艺中,漆艺可以说是最花费时间和耐心的一个了。因为一件好的漆器作品,是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来打磨并上漆风干的。再加上大漆的使用还挺多。家具、玄珠、摆件等,若是要用大漆工艺,那多年的艺术审美和构思的沉淀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漆器大多瑰丽,如今很多大漆匠人对古法的大漆工艺进行传承创新,将大漆工艺品传统的庄严瑰丽的形象打破了,使得大漆工艺品更多的贴近现代生活。


蔡侯纸
当机器代替手工之后,手工纸越来越没有市场。终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彻底停产。如今会古法造纸的不过十多个老艺人。因为古法造纸工艺复杂,再加上资金的缺乏,年轻人多不愿继承。蔡侯纸共有 36 道大工序和 72 道小工序,基本都要靠人力完成。这样造出的“蔡侯纸”纸质薄而筋道,写字绘画时不洇,吸墨不褪色,保存百年如初。而且,用蔡侯纸三伏天包熟肉,三天不发霉变味儿;秦腔演员卸妆时用麻纸,皮肤不过敏;酒厂糊酒还可提高酒的品质……所以蔡侯纸虽然产量低,其传承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乌铜走银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再打磨光滑。由于技艺繁琐,成本高,产量小,一个月的成品率也不过两三件,所以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去学、去传承。再加上自古以来,乌铜走银的家训都极严,传内不传外,也就是传男不传女传媳妇不传闺女,这项技艺的传承也是非常艰难的。但乌铜走银的成品确实是古色古香典雅别致的,且多用于文房用具。


竹编
工匠们用竹子编制的竹篮、竹盆,花样纹路多,而且用来装水不会漏,再也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另一方面,竹编也有小件成品,也是精美至极,为“瓷胎竹编”。即用瓷器、漆器作为底胎,让竹丝依附其上。成为一个“托儿”。瓷胎竹编的要求也极高,一个竹编编下来,色泽宽度都要一样,所以这对竹子的挑选要求也很高。一根精挑细选的竹子,可以用来制作竹丝的部分,也就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所以就算是一百斤竹子,也只能抽丝八两。


木板水印
水印字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版画印刷技艺,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木版水印字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唐代,单色木版印刷已经具有相当水平。明末以十竹斋为代表的“饾版”、“拱花”等套色叠印,表明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由于这项技艺始终基于手工进行,所以中国目前纯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继承和发展。

上面我们列举的只是众多即将失传的工艺中的几种,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传统工艺在现代工艺的冲击下不断地消失,许许多多祖先们传承下来的绚丽多彩的艺术瑰宝被遗弃在历史的角落,也许,如何审视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当下我们需要集中思考的话题。

名匠装饰天猫旗舰店--鸿德名匠装饰




相关阅读:

那些老广州的工艺你知道几个

一樘好木门,工艺技术是关键

24小时全国咨询热线电话
400-808-6012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1:00

关注集团官方公众号

关注集团微信小程序

集团百度APP小程序